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有媒体报道称,字节跳动正与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下称“捷信消金”)洽谈,可能与一家地方城商行一起收购捷信股权。对此,字节跳动澄清称,字节收购消费金融公司,该传言不实。捷信消金工作人员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对市场传闻不予置评。

  据证券时报报道,捷信消金之前确实有意出售消费金融牌照,与字节跳动等机构有所接触,但是由于各种问题导致跟对方没有达成共识搁浅。

  一场收购传言,让昔日“消费金融一哥”捷信消金重回大众视野,自2020年就传言要出售的金融牌照归宿也成为市场焦点。

  捷信消金是一家外国法人独资企业,原实控人是捷克首富彼德·凯尔纳。2021年,彼德·凯尔纳因直升机事故不幸去世。据当年福布斯估计,他的身家约17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45亿元)。

  捷信消金是原银监会批准设立的首批四家试点消费金融企业之一,2019年资产规模超过千亿元,巅峰时期员工超7万人,是当时国内消费金融行业的“老大”。曾经风光无限,捷信消金近年的经营业绩大滑坡,裁员信息屡次传出。

  昔日千亿消金龙头

  捷信集团早已看上中国市场。2004年,捷信集团成立广东捷信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在中国市场探索消费金融业务。2007年,捷信集团成立深圳捷信信驰咨询有限公司,通过与全国零售商建立战略合作,正式开始在中国开展业务。

  2010年1月,国内首批三张消费金融牌照获批,消费金融试点工作启动。同年2月,捷信集团母公司中东欧投资金融集团PPF获得了在天津试点的消费金融牌照,并成立捷信消金。

  捷信集团在2011年成为捷克、俄罗斯市场最主要的消费金融公司,服务了50%有收入的捷克公民、31%的俄罗斯家庭,并建立起获客、风控、贷后一整套消费金融服务流程,尤其是线下的销售点POS贷业务模式。丰富的国际化展业经验让捷信消金在当时方兴未艾的国内消费金融市场占据先发优势。

  2016年,捷信消金进入快速发展期。财报数据显示,捷信消金2016年新增***约490亿元,同比增长150.3%;营收68.26亿元,利润9.31亿元,同比增幅高达2721%。

  捷信消金业绩大爆发,主要得益于当时消费金融市场不断扩大和线下消费金融模式合理运用。

  2016年,监管大力发展消费金融,消费金融牌照的发放速度加快,消费金融市场快速发展。捷信消金***捷克集团与零售商、医疗机构、旅行社、汽车经销商等合作商联合开展业务的国外模式,和国内零售巨头苏宁、国美等建立合作关系,扩大消费金融应用场景,抢占市场。另一方面,国内消费金融线下市场尚处蓝海,三线以外城市存在大量市场空白,捷信消金率先下沉消费金融服务至低能级城市,通过大量招募员工和建立门店,为众多下沉客群和征信白户提供分期服务。

  截至2016年末,捷信消金服务网络覆盖超过312个城市,拥有6万余名员工,运营超过14万个POS贷服务网点。

  捷信消金抓住线下的市场红利,不断扩大市场份额。2019年,捷信消金资产规模突破千亿元,达1045.36亿元,成为业内首家资产规模突破千亿元的消费金融公司。

  业绩变脸,净利润暴跌88%

  高峰之后,捷信消金的经营不断滑落。

  2020年,捷信消金业绩大幅下滑,实现营收112.32亿元,同比下跌35%;净利润1.36亿元,同比下跌88%。截至2020年末,捷信消金的总资产为652.07亿元,同比下降38%;***余额576.32亿元,同比下降37%;捷信消金逾期***占比高达21.87%,创下新高,发放***及其他业务带来的资产减值损失高达78.9亿元。

  从2020年净利润来看,捷信消金远不及招联消费金融(净利润16.63亿元)、兴业消费金融(净利润13.5亿元)和马上消费金融(净利润7.12亿元),被挤出行业前三名。

  对于2020年业绩下滑,捷信方面表示,利润下降主要是疫情影响下信贷需求显著下滑,信贷业务规模明显收缩。相关统计显示,2020年,国内四分之三以上的消金公司资产规模有所扩张,三分之二的企业实现营收增长,其中招联消费金融和兴业消费金融均实现营收和利润双增长。

  在2020年业绩下滑之后,捷信消金没有披露年度报告。不过从母公司捷信集团年报数据里中国市场经营数据来看,捷信消金业绩下滑的趋势并没有停止。

  捷信集团财报显示,2021年,来自中国市场的总营收为79.7亿元,同比下跌56.7%;利息净收入49亿元,同比下跌58%。2022年上半年,来自中国市场的总营收为18.04亿元,同比下跌66%,利息净收入9.54亿元,同比下跌72%。

  2021年5月,联合资信公告将捷信消金主体及“19捷信消费金融债01”列入信用评级观察名单,此前捷信消金主体及相关债券的信用等级为AA+,评级展望为稳定。

  报告解释称,捷信消金2020年经营业绩表现暴露出其业务处在转型期,受业务策略和外部环境双重影响存在业务规模收缩趋势较明显、高管稳定性呈现一定波动、资产质量下行压力较大、盈利水平承压、未来经营发展趋势尚不明朗等问题,以上因素可能会对公司未来业务发展、风险管理、盈利能力、流动性与融资环境等方面产生影响。

  联合资信还认为,捷信消金母公司捷信集团大幅亏损及实控人离世等情况,或将一定程度上影响母公司对捷信消费金融的支持力度。

  企查查显示,捷信消金已成被执行人,同时有38条历史被执行人信息。

  转型阵痛不断,陷裁员风波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消费金融已全面步入数字化转型轨道,捷信消金以线下为主的业务模式已难以适应发展趋势,市场空间被严重挤压。

  为适应市场变化,捷信消金发布“2020-2023战略”,加速全面敏捷转型的步伐,从对用户的购物习惯、消费场景转化趋势,布局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力构建“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创新型消费模式。

  捷信消金还在进行轻资产化转型,撤掉部分POS***点,开始裁员。截至2020年3月末,捷信消金在中国设置超过21万个POS***点,相比2017年减少2万个POS***点,拥有全职雇员约3.1万人,相比2017年减少了约4万人。

  大规模裁员引发诸多***。裁判文书网披露的《陈杰安、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劳动合同***民事一审民事判决书》显示,为了进行敏捷转型,捷信需要进一步优化各部门的组织架构和人员配置。2021年4月14日捷信消金提交“用人单位裁减人员情况报告表”,该报告表载明企业用工建立劳动关系2990人,此次拟裁减272人。

  文件还显示,自2020年初受不利的市场环境以及公司战略转型阵痛等多方因素影响,捷信消金业务自2019年的最高点开始持续快速下落,目前尚未看到止跌的趋势。2020年几乎处于亏损的边缘。

  除了业绩下滑、大幅裁员,捷信消金的高管变动也较为频繁。捷信原首席风险官Li Hong2020年6月离任;原总经理Roman Wojdyla于2020年10月1日离任,后调整至捷信俄罗斯任职CFO;Ondrej Frydrych自2021年2月8日起不再担任董事长职务,现任捷信消费金融总经理;原首席财务官王涛于2021年2月28日离任。

  据媒体报道,捷信消金部分外籍高管将中国区的业务视为一块‘镀金’的跳板,没有意识到国内市场与海外市场的不同,线上商城的分期产品以奢侈品为主,没有重视大量的客户投诉问题,员工提出的业务自查、对销售端业务进行整改的建议淹没在团队人员的流动中。

  今年3月裁判文书网披露的一则判决文书反映出了捷信消金存在产品高利息的问题。

  一份裁判文书显示,2018年1月6日,尚某妍与捷信消金消签订电子***合同,申请***43000元,***期限54个月,月***利率2%。除此之外,捷信消金还收取各种服务费,包括月客户服务费率0.143%,月***管理费率0.808%等等。最终尚某妍每月要还款1710.61元,由此计算的实际年利率近40%。

  在黑猫投诉【投诉入口】平台上,捷信消费金融的投诉量累计为74341起,投诉涉及的内容主要包括暴力催收、高利息等。

  监管部门对民间借款利率上限有明确的规定。2021年8月,多地监管部门向辖内消费金融公司进行窗口指导,要求将产品年利率降至24%以内,并设置了过渡期进行调整。据捷信***信息,自2022年3月25日起,乐易购商品贷产品年利率已调整至23.04%。自2022年8月1日起,捷信消费贷产品***项目年***利率(单利)也以调整至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