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在的通胀威胁给经济复苏带来不确定性。

  今年下半年以来,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异常气候日渐频繁,持续高温,强降雨……气象预告称,新一轮厄尔尼诺现象或将袭击南亚和美洲,给粮食价格带来波动。

  潜在的新一轮通胀威胁或让各国央行面临更长时间内保持更高利率的压力,给经济复苏带来挑战。

卷土重来?厄尔尼诺或再度推高农产品价格,各国央行如何应对

  粮食价格危机四伏

  气象预告显示,从9月开始,太平洋上新一轮厄尔尼诺现象预计将给南亚和中美洲部分地区带来持续极端高温,南美安第斯山脉则将迎来又一轮强降雨的考验。

  异常天气往往扰乱农作物周期,从而给粮食产量带来压力,加上此前印度宣布禁止出口多种大米,俄乌黑海粮食外运协议到期,多重冲击对于发展中国家构成新挑战。世界银行统计显示,食品通常占到日常消费支出的30%左右,是发达经济体的两倍。

  大宗商品研究机构Mintec谷物分析师阿莱克萨希纳(Zanna Aleksahhina)表示,投资者尚未对极端天气将如何影响商品和金融市场进行定价。“我们正在密切关注未来两到六周的天气预报,这将是至关重要的。但市场目前似乎还不想考虑任何形式的风险溢价。”她说。

  第一财经记者注意到,全球农产品价格已经有所波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食品价格指数止跌回升,7月上涨1.3%,其中植物油价格上涨了12.1%,小麦价格上涨1.6%,全米指数上涨2.8%,达到2011年9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摩根士丹利美洲可持续发展股票研究主管桑切斯(Laura Sanchez)在报告中写道:“厄尔尼诺现象往往在11月至2月达到峰值,但对食品通胀、财政预算、货币政策和贸易的影响,尤其是对新兴市场而言,会持续更长时间。”

  粮农组织此前警告称,粮食进口成本上升可能在部分脆弱新兴国家引发“潜在危机”。粮农组织称,许多新兴经济体已经面临着贸易伙伴经济低增长、借贷成本上升和商品价格高企的完美风暴。

  央行政策面临考验

  随着食品价格风险酝酿,多国央行已经严阵以待。面对洋葱、番茄等价格大幅上涨,印度央行行长达斯(Shaktikanta Das)此前表示,他对厄尔尼诺现象造成的干燥天气感到“担忧”。泰国货币政策委员会则警告称,未来大米价格可能受到明显冲击。

  对于处于紧缩政策拐点的不少发展中国家央行而言,下一步的选择变得愈发艰难。上月巴西央行刚刚宣布了疫情以来的首次降息,不过该行在决议声明中提及,“厄尔尼诺现象影响的不确定性是国内食品价格下跌的一个关键阻力。”

  凯投宏观市场经济学家伊奥瓦内尔(Diana Iovanel)表示,“在厄尔尼诺的挑战面前,新兴市场央行需要在更长时间内保持更高的政策利率,以对抗更持久的通胀。”

  摩根大通表示,大规模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通胀的影响往往不仅仅局限于食品。报告援引世界银行对20世纪60年代大宗商品价格数据集的分析发现,厄尔尼诺***与全球橡胶、木材和锌等原材料价格上涨有关。在澳大利亚,厄尔尼诺现象往往会给西部皮尔巴拉地区铁矿石矿区带来强降雨,该国约占全球海运铁矿石市场的60%。

  事实上,发达经济体也难以避免溢出效应。中北美地区干旱将导致巴拿马运河水位回落,管理方只能控制船只过境条件,从而将推高***日季产品成本。同时厄尔尼诺也会让欧洲不再出现暖冬,天然气需求增加可能引发新一轮能源通胀和加息压力。

  在上月底举行的主题为“全球经济的结构性转变”的杰克逊霍尔央行年会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首席经济学家古兰沙(Pierre-Olivier Gourinchas)表示:“各国宏观环境更加脆弱,***已经动用了大量财政***来应对疫情,如今面临的是创纪录的***债务水平、以及可能持续疲软的生产力增长,并带来不确定性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