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人力***和社会保障部举行2023年二季度新闻发布会,介绍2023年上半年人力***和社会保障工作进展情况。人力***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负责人表示,上半年就业形势有所改善,保持基本稳定。
与此同时,智联招聘、拉勾招聘、58同城、猎聘等平台也发布上半年招聘数据。2023年上半年活跃人才同比显著增长,人才跨城市流动意愿增强。放眼下半年,整体招聘市场呈现出分化式复苏的迹象。
上半年就业形势有所改善
7月21日,人力***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上半年城镇新增就业678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57%。6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2%。1月-6月为4.7万家重点企业解决用工需求104万人。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城镇16岁及以上人口劳动参与率稳步提升,城镇调查失业率下降,就业基本盘保持稳定。二季度末,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18705万人,同比增长3.2%。
与此同时,智联招聘、拉勾招聘、58同城、猎聘等平台也发布上半年招聘数据。拉勾招聘调研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调研人员中,71%的待业人员已找到工作。其中,15%的人待业6个月以上并找到工作;43%的人待业3-6个月并找到工作;32%的人待业1-3个月,并找到工作;10%的人待业1个月以内,并找到工作。
拉勾招聘联合创始人、CMO鲍春华向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表示,从企业招聘端,经历了金三银四黄金招聘期,以及五一、618等热门节点,招聘市场回暖迹象明显,企业整体招聘情绪平稳偏乐观。求职端来看,招聘市场回暖,求职端整体情绪也较为乐观。
招聘市场回暖,为何大家还觉得找工作不容易?智联招聘集团执行副总裁李强向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介绍,从体感上来讲,今年上半年工作确实会有点难度,但最大的问题不是市场没有工作机会,而是对工作要求不太一样,求职者都要找到一份好工作,而不是找工作,所以体感找工作就不太好找,这是上半年就业的总体形势。
在此背景下,人才流动加速。猎聘大数据研究院发布《2023上半年人才流动与薪酬趋势报告》显示,2023上半年投递一线城市的占比为37.9%;投递新一线城市占比35.9%;二三线城市为21.4%;四线及以下城市仅为4.8%。整体来看,投递一线、新一线城市的人才占比仍非常接近。
58同城统计显示,2023年二季度,“抢人大战”的主战场正加速南移,南部省会城市成为劳动者就业新高地。成都招聘市场的活跃度,优先释放出大量就业机会,而佛山、深圳、杭州、广州等地的人才需求量直追首都。
“上半年,一线城市的竞争非常激烈,一线城市就业形势不如新一线、二线和三线。平台也联合很多地方***鼓励大家回家乡就业,所以招聘市场有点冷热不均。”李强表示。
不过,也有一些求职者返乡后又回流一线城市就业。李强解释,在四五线城市,与高科技产业相关的工作机会就是少,所以有一部分求职者会回到大城市,这是其一。其二偏向于生活服务行业,如果回家乡就业的,收入待遇不如一线城市,所以有人会回到一线城市去就业,这并不矛盾冲突。
就业新旧动能正在转换中
各行业招聘需求也不同。猎聘大数据显示,对比2023上半年(疫情后)与2019上半年(疫情前)各行业人才投递不同梯队城市的分布变化,投递一线城市最多的TOP5行业一直是房地产开发经营、互联网、基金/证券/期货、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服务,仅排名上有所变化。
蓝领市场方面,58同城人才流动报告,2023年二季度,除普工职位一如既往地维持招就两旺的态势,招聘需求活动度TOP10岗位分别为普工、保安、销售代表、服务员、文员、店员/营业员、商务司机、收银员、厨师/厨师长、货运司机。
求职需求大于用人需求,李强介绍,目前,就业市场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过程中,旧动能比如像互联网、房地产、金融、教培,新动能是指新消费,新能源、新制造,这些用工规模正在增长,但没有完全达到把旧动能减的岗位补上来。
不过,新动能行业中新能源汽车企业也不断在洗牌。李强表示,新能源行业不只有新能源汽车,储能领域这两年也发展得很好。新能源汽车发展确实冷热不均,不过出口的新能源电动汽车总量增长很可观,行业还会有很多新企业出现,迭代速度也非常快。新能源汽车行业人才非常抢手,比当年互联网行业的人才都要抢手,只要想找工作,简历更新后1~2天就开始面试,找工作的效率都非常高和快。
鲍春华表示,从招聘视角来看,当前经济形势下,大量的企业将降本增效作为运营的动作之一。大量的求职者溢出,企业招聘需求增加有限,和众多求职者一样,企业也在求稳。下半年招聘是一个逐渐回暖的过程,整体招聘市场呈现出分化式复苏的迹象。AI、新能源、智能制造、企业服务等领域,人才招聘需求持续攀升。
“下半年,就业环境还是有升有降,求职市场相对也进入了一个偏淡季,整体市场应该比较稳定,还是延续上半年的整体趋势。”李强判断。
人力***和社会保障部就业促进司负责人表示,上半年,就业形势有所改善,保持基本稳定。但同时也要看到,当前国际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国内经济恢复发展基础不牢,一些经营主体困难较多,部分劳动者特别是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还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帮助重点群体就业,仍是下一步亟须切实办好的一件大事。
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 陈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