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7月20日出席了第七届金融科技与金融安全大会并发表题为“发展数据存储产业 掌握竞争主动权”的演讲。
倪光南指出存储和计算、网络技术都是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和基础,是建设科技强国的战略支撑。随着存储产业成为未来支撑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成为未来世界科技竞争的必争之地,必须抓住科技强国建设的窗口期,大力发展存储产业,从顶层设计到战略布局,抢占数字经济发展的制高点,将发展的主动权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为此,倪光南院士提出三点建议:首先要均衡配置“算力”与“存力”,克服当前算力建设中“重算力轻存力”的倾向。其次要提高“存力”中先进存力的比重,适时启动以固态硬盘SSD取代机械硬盘HDD的存储革命,打破垄断,发挥我国先进存储技术优势,拥抱数据存储产业新未来。最后我国存储产业已基本具备国际竞争力,通过双循环拉动有望成为提供全球数据存储产业发展又一新名片。在多年自主创新的基础上,我国新型的半导体存储产业取得了重大的发展,基本上达到了可以和国际竞争的水平,我国应通过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和超大规模市场优势迅速扩展规模,提升技术能力和竞争力,为全球数据存储产业发展提供中国方案。
以下为发言实录:
存储和计算、网络技术都是我国信息产业发展的核心和基础,是建设科技强国的战略支撑。当前,随着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蓬勃兴起,数据已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核心***和生产要素。根据国际权威数据分析研究机构IDC预测,从2018年到2025年,全球数据量将从33ZB增至175ZB,其中,我国的数据量将从7.6ZB增至48.6ZB跃居为全球第一。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我国必须高度重视作为数据和存力支撑的存储技术和产业的发展。
所谓存力是以存储容量为核心,包含性能表现、安全可靠、绿色低碳在内的综合数据存储服务能力,是激活数据要素的核心动能。存储产业历来是一个高度垄断性的行业。从全球市场份额来看,DRAM市场是三星、美光、海力士的三分天下,2022年数据显示它们占有了95%的市场份额,闪存(NAND Fash) 市场被三星、铠侠、西部数据、美光、海力士五家所瓜分,2022年Q4季度,它们占据了***%的市场份额。由此可见,今后中国存储产业必须打破外国跨国公司的垄断,才能争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另外数据显示,人工智能引领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将会越来越依赖于存储技术,例如一台人工智能服务器的DRAM使用量是普通服务器的8倍,预计在2025年存储芯片行业的市场规模将创下历史新高。面向未来的更高需求,当前发达国家正大力增强存储相关的研发投入,如美国国会2021年根据《美国创新与竞争法案》授权,将在5年内拨款1100亿美元用于基础和先进技术研究,覆盖“10大关键技术”,其中包括“数据存储和数据管理技术”,与“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生物技术”、“先进能源”等等前沿技术并驾齐驱。总之,随着存储产业成为未来支撑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成为未来世界科技竞争的必争之地,中国存储产业任重道远前景可期,应当以全球视野,统筹规划,按照国家关于《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等重大决策,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体系“两大基础”,抓住科技强国建设的窗口期,实现跨越发展,将中国存储产业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为此,提出以下建议供作参考
第一、均衡配置“算力”与“存力”,克服当前算力建设中“重算力轻存力”的倾向。
当前随着人工智能的突飞猛进,我国各地兴起了AI算力中心建设热潮,旨在为AIGC提供强大算力。不过人们往往将算力简单地理解为“计算力”,而实际上真正的算力或称之为“广义算力”,应由三部分组成:即算力、存力和运力。其中,算力是处理数据的能力,存力是存储数据的能力,运力是传输数据的能力,三者缺一不可。一个算力中心(包括各类数据中心)为取得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三者应当均衡配置,不能偏废失调。不过目前看来,我国算力中心的配置还普遍存在着重算力轻存力的倾向亟待纠正。
评估算力中心配置状况可以引入“存算比”指标,即“存力”(常以10亿次浮点操作“GFlops”为单位)与“算力”(常以万亿字节存储“TB为单位)之比。统计数据表明,美国的存算比为 1.11 TB/GFlops,而中国为0.42 TB/GFlops,仅是美国的37.8%,这反映出中国算力中心的存力相对不足,存在着重算力轻存力的倾向。
第二、提高“存力”中先进存力的比重,适时启动以固态硬盘SSD取代机械硬盘HDD的存储革命。
我国存储领域还存在着对新兴先进存储技术支持不足的倾向。迄今为止,机械硬盘HDD占据了我国存储领域近80%的存量市场,可是我国HDD产业却接近空白,早期没有布局,该市场一直被美国希捷/西部数据、日本东芝三家厂商所垄断,这意味着我们存在着严重的“卡脖子”风险。针对这种情况,鉴于我国HDD产业基础差,再加上目前HDD技术本身已经落后,并逐步走向衰弱的事实,中国已不必再扶持HDD产业,而应尽快转向先进的半导体存储技术,尽快从国家战略层面在半导体存储领域启动以“固态硬盘SSD全面取代机械硬盘HDD的***”。目前SSD在性能、效率、节能、可靠性等等方面已全面超越HDD,即使在价格方面,预计到2026年左右,SSD在价格方面也将优于HDD。实际上在SSD取代HDD方面,发达国家走在我们之前。据IDC统计,当前美国半导体全闪存的市场占比为53%,相比之下,中国的同类占比为18.2%,仅是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同样反映在算力中心的存力方面,美国***用SSD先进存力的占比为52.8%,而中国为24.7%vs,仅是美国的46.7%。数据表明,我国在发展和推广先进存储技术方面实际上已滞后于世界发展潮流,这使以后的科技强国建设中存在再次受制于人的风险,应当急起直追。
第三、我国存储产业已基本具备国际竞争力,通过双循环拉动有望成为中国的又一新名片。
在多年自主创新的基础上,我国新型半导体存储产业取得了重***展,基本上达到了自立自强的要求。这一产业链的上游包含NAND Flash (SSD颗粒)、SSD主控芯片和DRAM(内存),中游包含存储整机和存储系统,下游为应用与服务。
在产业链上游,长江存储的NAND Flash和长鑫存储的DRAM芯片已经达到全球主流的水平和生产能力;在SSD主控芯片方面,国内已经有十几家厂商的产品得到商用,产品能力与国外主流厂商持平。应当指出,生产NAND Flash存储芯片的核心设备是刻蚀机,中微公司的刻蚀机已经突破5nm工艺,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生产SSD主控芯片和DRAM的光刻机工艺为12~28nm,都不需要用到EUV光刻机,所以其芯片生产和装备基本上不会被卡脖子。
在产业链中游,我国存储整机的核心能力和竞争力构筑在自主的核心存储芯片、系统架构和软件之上,也已具备国际领先技术水平。其中,华为存储在2022年全球存储市场排名第二(仅次于DelIEMC)并进入国外金融等关键行业市场,成为国际头部存储整机厂商。目前国产品牌厂商在国内市场占比85%,在全球市场份额占比20%,在海外有巨大增长空间。
由此可见,我国新型存储技术和产业在实现国产化的情况下已经具备了国际竞争力,今后如能通过国家政策引导、***扶持,双循环拉动,能将产业迅速扩展规模,提升性价比和营销服务能力,有望成为IT领域的新型“5G”产业,成为中国出海的又一新名片。
为了不失时机地推进中国存储产业的发展,兹提出以下建议供有关方面参考:
1、产业发展,标准先行。为促进产业更好的发展,可以“行标”或“团标”的方式,发布“算力中心建设指南”,提出“算力”与“存力”的适当比率范围;提出“存力”中***用SSD先进存力的适当比率范围,避免大力发展算力中心建设中的某些倾向,均衡部署,均衡发展,抢占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制高点。
2、政策引导,力推SSD取代HDD。存储设备在******购,招标中,应优先支持SSD,不得以单一价格指标作为评标依据:重要基础设施的存储设备,***应政策引导,指定***用国产SSD以此促进国产SSD的产业发展。
3、安全测评,公平公正。美光未通过中国***对其的安全审查,为国产存储产业发展提供发展窗口期。存储领域应以此为契机,重视对存储产品的安全审查,包括供应链安全、信息安全、数据安全等等。尤其是对于存储整机、主控芯片、存储文件系统等等关键核心技术,建议参照信创工作经验,实施“自主可控测评”,根据第三方测评机构给出的自主可控测评分值作为选择依据
4、千秋大业,人才为先。重视高校存储产业人才培养。存储产业为技术密集型产业,产品研发需要大量具有存储技术研发能力的人才,目前国内仅有10+高校开展存储领域研究,领军教授10+,博士队伍100+,硕士不足300人。数据表明,中国整个存储产业和应用市场体量来讲显然是不匹配的,急需在高校增设存储专业、课程、实验室等,扩大存储人才培养规模,并从收入、激励机制、基本公共服务等多角度构建新的人才政策,吸引并聚集国内外优秀人才。
5、集聚产业,协同攻关。建议在国家科技攻关***和相关产业链中设立存储专项,组织国内产学研用各界联合攻关,实现全产业链风险可控;成立存储国家实验室、国家级科创平台等,开展前沿技术研究,形成原创性成果,提升国产存储全球技术竞争力。
综上所述,鉴于存储在现代科技中的重要地位,我国应抓住中国存储业面临的重大机遇和挑战,实现科技自立自强,高质量发展,为科技强国建设和掌握数字经济竞争主动权提供坚实支撑。
新浪声明:所有会议实录均为现场速记整理,未经演讲者审阅,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