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今年上半年外贸进出口情况。外贸进出口规模历史同期首次突破20万亿元的同时,民营企业的“主力军”作用进一步彰显。
上半年,民营企业进出口10.59万亿元,同比增长8.9%,占进出口总值的52.7%,同比提升3.3个百分点。2022年,民营企业进出口规模所占比重达到50.9%,对外贸增长贡献率达到80.8%。
有投入才能有产出。外贸领域是这样,在其他领域同样如此。当前,许多地方频频出台政策,鼓励和支持民间投资。在这种大环境下,过去对民间投资存在的“玻璃门”、“旋转门”等现象会逐步缩减。那么现在要重点考虑的,是民间投资“有能力投”的问题。
民间资本并不是一个既有的“蓄水池”,需要建立起一个“循环系统”,而不是像一些地方那样“见鱼思鱼”。
要解决“有能力投”问题,首先是要进一步畅通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
一方面,金融监管部门要进一步引导金融机构增加民营企业信贷投放,保障民营企业信贷***;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地方***与促进民间资本投资的互动体制。
去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从发挥重大项目牵引和***投资撬动作用等6个方面,提出了21条具体政策措施。其中重要的方面是发挥***投资对民间资本的撬动作用。
其中的关键点,是在地方***、金融机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等方面建立起相对平等融资环境,这样金融机构才“敢放”;而有了“活水”,民间资本才“能投”,才有能力去投。
其次,要解决民间资本有能力投的问题,还需要进一步降低其融资成本。
今年上半年,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21.55万亿元,同比多增4754亿元,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稳中有降,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持续加强。很显然,融资成本持续下降,才能进一步促进投资的增长。
另外,民间投资有“大投”和“小投”。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国家重大工程、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项目建设,这是“大投”;今年上半年新增个体工商户1136万户,同比增长11.3%,这是属于“小投”,需要“精准浇灌”。但无论是“大投”还是“小投”,都需要进一步降低其融资成本。
再次,是要为民间资本投资明确方向。
上述“意见”中说,将引导民营企业正确看待国内外经济形势,准确理解国家政策意图,客观认识困难和挑战,发掘新的投资机遇,找准未来发展方向。
“找准未来发展方向”显得尤为重要。一方面是民间投资要积极参与到国家重大战略、国家重大工程中来。国家发改委鼓励和吸引更多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战略、国家重大工程、重点产业链供应链项目建设。
另一方面,也需要激发在册登记的5092万户民营企业,还有更多的个体工商户的投资活力。
数据表明,今年前5个月,民间项目投资(不含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9.4%,增速比前4个月加快0.3个百分点,比全部投资高5.4个百分点。民间项目投资增速在加快,这是一个可喜的势头。而要让这一良好势头得以保持,还应该充分运用各种激励措施,而其中关键就是让民间资本“能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