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信建投证券研究

  我国住房保障围绕“全体人民住有所居”的目标,将建成***主导、围绕租赁的住房保障体系。一、二线核心城市将以保租房为供给主体,定价机制更市场化,满足新市民群体多层次居住需求。住房保障体系有望在长期以安居带动乐业,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并提供社会治理新抓手。

  01

  大变局:住房制度的探索和房企的发展模式选择——房地产新发展模式展望系列一

  核心观点

  房地产新发展模式本质为房住不炒,租购并举的长效机制。我们梳理海外成熟市场经验,认为新发展模式将从金融、土地、税收、住房供给四方面制度设计开展变革,主要变化包括:供地端更向保障性住房倾斜,集体建设用地或成重要供地来源;监管端注重行业股债融资均衡,继续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面,盘活存量住房公积金,成立住房政策性金融机构;积极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发展租购同权,必要时立法实施租金控制。未来中国房企将向重资产降杠杆、中资产强运营、轻资产重品牌三大方向演变。

  摘要

  国内房地产新发展模式的本质是房住不炒、租购并举的长效机制,房企发展模式有望在此基础上演变成三大方向。2021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房地产业要“探索新的发展模式”。相较重抑制需求轻增加供给、重短期调控轻长效机制的旧发展模式,新发展模式主要变化有:金融制度,注重股债融资均衡,继续扩大住房公积金覆盖面,盘活存量住房公积金,成立住房政策性金融机构。土地制度,充分盘活城市存量土地,新出让土地向保障性住房倾斜,集体建设用地有望成为重要供地来源。税收制度,积极稳妥推进房地产税收立法改革。住房供给,加快建设租赁住房与共有产权房供给与保障体系,必要时立法实施租金控制,发展租购同权。中国未来房企将向重资产降杠杆、中资产强运营、轻资产重品牌三大方向演变。

  新加坡、德国、美国成熟市场制度各有千秋,但均有土地财政依赖度低、税制设计抑制投机、重视住房保障和住房租赁的特点。土地领域,三国***土地财政依赖度均较低。金融领域,新德两国坚持稳健金融政策,美国则因过度金融化引发泡沫积累乃至金融危机。税收领域,三国均重交易轻保有,美国税收减免工具较发达。供给领域,三国均高度重视住房租赁制度。效果方面,新德两国房价控制较好,均保持了较的低房价涨幅与房价收入比。而美国的房价长牛,与其过度金融化特征吻合。

  美国、新加坡和香港房企分别在传统开发和资产管理模式方面对国内房企具有借鉴意义。美港两地房企很少通过预售资金快速扩表,故在开展开发业务的同时保持较低负债率。新加坡凯德模式则对中国房地产业及国家资本进入不动产领域具备借鉴意义。目前中国从商管团队培养、REITs退出渠道建设方面已具备土壤。

  风险提示:

  房地产行业的风险主要在于销售及结转可能不及预期:1、销售不及预期,我们关注的重点城市周度销售面积同比仍然为负,销售仍在底部区域,未来依旧有继续下行或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2、结转不及预期:施工进度受多重因素影响,施工进度变慢将导致结转不及预期;3、房企信用修复不及预期:部分高杠杆的民营房企出险可能性仍存,导致行业整体信用修复进度缓慢,影响房企公开市场债务的融资规模与融资成本,进而导致行业竣工及现金流压力加剧。物管行业的风险主要在于疫情多次反复、行业内竞争加剧导致外拓受阻及母公司交付可能不及预期三个方面:1、物管行业严重依赖线下场景,疫情会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2、伴随物管覆盖率不断提高,行业内公司从增量增长转向存量小区、单位竞争,竞争加剧可能导致部分公司增速放缓、利润率下降;3由于疫情影响施工进度,进而影响结转进程,或会导致母公司的交付不及预期。